新时代吉林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指导手册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手册 > 新时代吉林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指导手册
第二篇 特色体系
三、城市社区党支部

(一)城市社区党支部建设特色要求

1.职责任务

全面领导隶属本社区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围绕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增 进群众福祉开展工作,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整合辖区资源,服务社区群众、维 护和谐稳定、建设美好家园. 

2.组织设置 

2.1组织架构.社区党组织主要按照 “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 组织架构设置.鼓励党员身份的社区 “两委”成员、网格长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 楼栋党小组组长,也可推荐群众威望高、综合素质好的居民党员担任. 

2.2成员设置.社区党组织一般设委员5-7名,明确党组织书记、专职副书记、 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兼职委员3-6名,兼职委 员不占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职数.党员社区民警可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推行 社区 “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居民委员 会主任. 

3.换届选举 

3.1时间程序.社区党组织每届任期5年.按照先党组织、后居委会、再推选居 务监督委员会的顺序开展. 

3.2准备阶段.成立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换届方案,做好调查摸底、分析 研判、排查整顿、业务培训和换届政策纪律宣传等工作. 

3.3推荐阶段.推荐候选人初步人选并上报街道 (乡镇)党工委 (党委)审查, 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考察,考察结果在社区公示,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并报 街道 (乡镇)党工委 (党委)审查,预备人选名单在社区公示. 

3.4选举阶段.先召开党员大会选举委员,再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书 记、副书记. 

3.5后续阶段.发文任命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开展社区 “两委”成员履 职培训. 

4.社区工作者队伍 

4.1“社工岗”范围.在城市社区设立社区工作者专职岗位 (简称 “社工岗”), 将城市 (含县城所在地的乡镇)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的专职成员以及专职从事 社区服务和管理的人员 (不含公益性岗位人员)纳入 “社工岗”管理. 

4.2人数配备.3000户以下社区,可按10至15人左右设立 “社工岗”,对超过 3000户的社区,每增减300-500户可增设1个 “社工岗”.原则上每个城市社区设 立2个以上专职党建 “社工岗” (不含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按照社区党组织 书记 “一职两备”、社区专职副书记 “一职一备”等标准建立后备人才储备库. 

4.3岗位等级.“社工岗”分为社区正职、其他 “两委”成员和普通工作人员三 类,建立 “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 

4.4选任招聘.依法选举产生或被任命的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专职人员, 可通过明确资格条件、规范程序转入 “社工岗”.其他进入 “社工岗”人员按照公 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4.5年龄学历.社区 “两委”成员一般应在55周岁以下,已退休人员应当退出 社区工作岗位.新招聘 “社工岗”人员年龄不超过40周岁.社区 “两委”换届新提 名人选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或获得助理以上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 书.新招聘 “社工岗”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4.6薪酬待遇.薪酬待遇平均标准参照当地上年度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平均工 资水平核定,由基础报酬和绩效奖金两部分构成.对获得助理社工师、社工师、高 级社工师资格的,可参照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4.7激励政策.注重从 “社工岗”人员中招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编制人员,面向 本县 (市、区)所属街道 (乡镇)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居委会主任、 副主任定向招录公务员.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 “社工岗”人员担任各级党代表、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5.教育培训 

5.1示范培训.省市组织部门依托吉林长春社区干部学院、各级党 (干)校等定 期举办示范培训班,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每年轮训1次. 

5.2全员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组织开展城市基层党务工作者 “万人 大培训”,实现全省全员覆盖. 

5.3定时培训.依托 “吉社家园”开设 “八点半课堂”,每个工作日发布1个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金句、1节精品视频课程、每周发布1个典型 经验做法,确保全省3万多名社区工作者实现常态培训、定时培训. 

6.阵地建设 

6.1系统布局.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作为城市重要基 础设施统一设计、建设、管理,构建城区、街道、社区、网格4级党群服务阵地体 系.一般1-3个网格设立1个网格党群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6.2场所面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根据实际设置办事大厅,可依托社区设置.社 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一般不低于500平方米.网格党群服务站建设因地制宜,新建 的一般不低于50平方米. 

6.3标识标牌.全省统一党群服务中心标识,在阵地外部显著位置悬挂标牌.标 识牌一般应在1m×3m 以上. 

6.4功能设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要落实党建工作任务、组织开展党群活动、 提供便民服务,一般按照 “一厅二区 N 室”模式,设置 “一站式”服务大厅和党群 活动区、协商议事区,结合实际设置特色功能室,具备条件的设立老书记工作室和 社工师服务站.网格党群服务站主要引领网格治理,收集反映社情民意,推进协商 议事,化解矛盾纠纷;一般按照 “一站点一平台”模式,设置零跑代办点和沟通议 事平台. 

7.网格治理 

7.1网格设置.原则上以社区为单位划分若干网格,按照300—500户标准划分 为1个网格;辖区内规模较大的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学校、医院以及 企事业单位等,可划分专属网格. 

7.2网格力量.全面推行 “五长”制,一般由县级领导班子有关成员担任街长、 由街道班子成员担任路 (巷)长、由社区 “两委”成员或优秀 “社工岗”人员担任 网格长;每个楼栋、单元一般确定1名楼栋长、1名单元长. 

7.3网格党建.推行 “党建+网格”模式,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实现 网格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建立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包联网格、走访群众制度. 

8.服务群众 

8.1便民服务.健全落实社区领办代办、错时服务等制度,打造 “15分钟服务 圈”.推行社区 “全科社工”机制,非集中性工作期间开设1-3 个服务窗口,各安 排1名全科社工,其他社区工作者全部下沉基层开展服务. 

8.2志愿服务.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组织开展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 “双百 共建”活动.每个社区至少组建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 

8.3专业服务.采取政府购买、定向委托、公益创投、项目运作等方式,培育引 进公益性、服务性社会组织进驻社区.每个城市社区培育引进3个专业化社会组织. 

9.制度机制 

9.1城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可通过城市基层党建领导小组、城市党建联盟等形 式定期召开会议,谋划部署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 

9.2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机制.社区重大事务和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 事项,按照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由社区党组织会议提议,社区 “两委” 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或居民会议决议,决议意见和实施结果要在社 区明显位置张贴进行公示. 

9.3区域共建 “四项清单”制度.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主导,对街道社区的共建 需求、驻街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与辖区资源进行汇总,形成需求清单、资 源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四项清单”应编制成册、简化上墙. 10.经费保障 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一般不低于10万元.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经费列入各级财 政预算.社区办公运转经费要单独列支.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经费按中央要 求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版权所有 龙井市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