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党支部建设特色要求
1.职责任务 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 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 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完成. 教师党支部要注重引领广大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学生党支部要注重引领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
2.组织设置
2.1组织覆盖.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单位或班级应当及时成立党支部;正式 党员不足3人的,可以与业务相近的部门或单位联合成立党支部,也可成立师生联 合党支部;党支部人数一般不超过30人.
2.2设置模式.教师党支部一般按院 (系)内设的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学生党 支部可以按年级或院 (系)设置,机关、后勤等部门的党支部一般按部门设置.可 根据实际需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学生公寓、社区、社团组织等建立 党组织.
3.队伍建设
3.1配强书记.选优配强教师、学生党支部书记,注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 威信、肯奉献的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注重从优秀辅导员、优秀大学 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注重配备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的青年党员学术骨干 担任副书记或委员,并作为支部书记后备人选进行培养锻炼.
3.2党务干部和思政工作队伍.党务工作人员和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不低于全 校师生人数的1%,每个院 (系)至少配备1至2名专职组织员.
3.3教育培训.分级分类组织实施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教育培训,每年至少轮 训1次.党员教师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个学时.
4.发展党员 高校党委要单列教师党员发展计划,规划好优秀青年教师的发展工作.建立校、 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学科带头人联系优秀青年教师制度,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建立 “双培养”机制,着力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 管理骨干.
5.党员管理 对于出国出境或参加校外教学科研、实习指导、学术交流活动连续6个月以上 的教师党员,要及时纳入党组织管理,条件具备的要建立临时党支部 (党小组).
6.制度机制
6.1包保联系制度.建立学校党委和院 (系)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师生党支部制 度,确保每个师生党支部都有人经常联系、及时指导.
6.2定期调度机制.高校党委、院 (系)级党组织每学期至少听取1次师生党支 部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6.3考核评价制度.制定师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每年组织开展党支部建 设工作专项检查,将党支部建设情况纳入高校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
7.思政工作
7.1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 等评聘和考核各环节,实施师德 “一票否决”.
7.2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管好各类思想文化阵 地,落实 “一会一报”和 “一事一报”制度.依法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在高校的活 动,防范和抵御意识形态渗透.严防在高校传播宗教、发展教徒和组织宗教活动.
7.3加强党建带群建工作.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建带群建,推动党 支部建设和群团组织活动有机结合,引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
8.基础保障
8.1党建工作经费.按照教师党员每人每年200元标准、学生党员每人每年100 元标准,将党支部活动经费列入高校年度预算.
8.2党建活动场所.院 (系)为单位积极推进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建设,外观统一 标识,内部做到制度上墙,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和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