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2月专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月专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发布日期:2022-06-24|阅读次数:12 次

【必学精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习近平2017年12月12日、13日在江苏徐州市考察时的讲话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15日)

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8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8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9月21日)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9月21日)

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国土空间均衡布局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要求。

——《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7日—11日)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一项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任务。

——习近平2015年4月30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5月2日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95页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97页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15日)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00页

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达到八千六百多万人,只有让他们长期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才能不断提升技能,也才能成为中等收入者,为此要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5月16)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

——习近平2016年5月23日—25日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26日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84页

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我们常讲,“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给钱给物,还要建个好支部”。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84页

【选学拓展】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15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58页

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58页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

——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的讲话(2015年7月16日—18日),《人民日报》2015年7月19日

改变农业是“四化同步”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状况,根本途径是加快农村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全力推动农村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发展水平,为广大农民谋取更多物质利益,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5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61页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32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顺应农民新期盼,立足国情农情,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94—395页

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8日)

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完全可以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件大事办好。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8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8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乡村衰退导致的“乡村病”、城市贫民窟是一个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从世界各国看,在现代化过程中,乡村必然要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和重生。我国农村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很多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8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全党同志务必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8日)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要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8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8日)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习近平在春节前夕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2018年2月10日—13日),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指示(2018年7月),《人民日报》2018年7月6日

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指示(2018年7月),《人民日报》2018年7月6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9月21日)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我们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9月21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9月21日)

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促互生。要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要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2019年5月20日—22日)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2019年6月1日)

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习近平2019年7月15日—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讲话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习近平2019年9月16日—18日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

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10月)

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习近平2020年4月20日—23日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

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村三产融合。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

——习近平2020年7月22日—24日在吉林考察时的讲话

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

——习近平2020年9月16日—18日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10月26日—29日)

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习近平2021年3月7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