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10月专题:习近平论调查研究
10月专题:习近平论调查研究
发布日期:2022-06-24|阅读次数:5 次

【必学精要】

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2019年7月9日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做好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要注重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从事机关党建工作,推进党务干部和业务干部的交流,使党务工作成为既成就事业又成就人才的工作。

——习近平2019年7月9日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特别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

——习近平2017年10月25日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党的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这是有深远考虑的,也是有充分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习近平2018年2月13日在春节前夕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就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习近平2018年6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

——习近平2013年6月2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2019年12月26日至27日在中央政治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学习,增强领导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作决策、做工作、抓管控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习近平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选自《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习近平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习近平2013年6月2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习近平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选学拓展】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做到厚积薄发。

——习近平2012年12月1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有的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出镜、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说是“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有的明知报上来的是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也听之任之,甚至通过挖空心思造假来粉饰太平。

——习近平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党委(党组)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查明情况,摸清底数,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的不同情况,找准各自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适合各自特点的办法措施,不搞一刀切。要统筹安排每个批次、每个环节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进度,使整个活动衔接紧凑、推进有序。

——习近平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习近平2013年7月2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抓调研,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研,尽可能多听一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尽可能多接触第一手材料,做到重要情况心中有数。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强调研,注重发挥有关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调研咨询作用。

——习近平2014年1月22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不能违背规律一哄而上。如果不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只想着出台新政策新举措,甚至比着看谁出的改革措施多,而不看是否符合实际,这不仅难有成效,而且是有害的。

——习近平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集合众智提出解决办法,努力使对策建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习近平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不同的县有着不同的资源和禀赋,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重要决策方案,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能嫌麻烦、图省事。

——习近平2015年1月12日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习近平2015年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自己工作方面的短板是什么,以扎实的思路、举措尽快把短板补齐,避免各种各样的短板牵扯我们的工作、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

——习近平2016年1月2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出台政策措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广泛听取意见,兼顾各方利益。政策实施后要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要加大政策公开力度,让群众知晓政策、理解政策、配合执行好政策。

——习近平2016年5月23日至25日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现在,经济形势变化很快,我们不熟悉、不知道的事情很多,要做好工作,就要深入调研、加强分析、加强学习、提高本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深入一线,及时了解新情况新问题,虚心听取企业家、基层干部、普通群众意见和建议,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

——习近平2016年12月14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2017年12月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习近平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习近平2019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

——习近平2019年5月31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列宁强调:“如果党的劝告同人民自身的生活经验所教给他们的东西不相一致的话,千百万人是决不会听从这种劝告的。”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从基层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促进各项工作推陈出新、取得突破。

——习近平2019年7月9日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准确把握政协履职方式方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全面增强履职本领。

——习近平2019年9月20日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深入研判、深入调查、科学决策。党中央正在组织制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希望各地深入调研,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

——习近平2020年7月22日至24日在吉林考察时的讲话

大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治理效能,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通过委托地方、运用信息化手段等方式灵活开展调研,努力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特别是面对疫情给脱贫攻坚提出的“加试题”,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同志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掌握第一手资料,听取第一线声音,认真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2020年7月28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深入调研,察实情、出实招,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

——习近平2020年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求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认为调查研究的方法“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

——习近平2020年9月17日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调查研究要经常化。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认真研究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

——习近平2020年10月10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