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学精要】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公立医院承担了最紧急、最危险、最艰苦的医疗救治工作,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要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2021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
广大医务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深入宣传抗疫先进事迹和时代楷模,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2021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习近平2016年8月19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习近平2016年8月19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要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2020年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人民提供最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习近平2016年8月19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发挥群众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持续开展城乡爱国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
——习近平2016年8月19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将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习近平2016年11月1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做到精确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对口支援等形式提高当地卫生服务能力,保障贫困人口健康。
——习近平2016年8月19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选学拓展】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切实推进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习近平2020年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
——习近平2020年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习近平2020年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
——习近平2020年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要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习近平2020年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尽快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健全国家储备体系。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习近平2020年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2020年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要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加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习近平2020年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教。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卫生健康工作机制。
——习近平2020年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要全面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要优化医疗资源合理布局,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基地建设,提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
——习近平2020年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经验,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要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习近平2020年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要加强研究论证,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诊疗规律,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习近平2020年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要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制定和修订工作,健全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疫情防控执法机制。普及公共卫生安全和疫情防控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行事。
——习近平2020年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发挥科技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支撑作用。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国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加大重大疫病防治经费投入,加快补齐我国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短板。
——习近平2020年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加强国际卫生交流合作。继续履行国际义务,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全面深入参与相关国际标准、规范、指南的制定,分享中国方案、中国经验,提升我国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习近平2020年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习近平2020年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习近平2020年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精准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要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形成制度化成果,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要平战结合、补齐短板,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支持一线临床技术创新,及时推广有效救治方案。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习近平2020年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尽快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要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对短期可能出现的物资供应短缺,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规范质量标准,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要健全国家储备体系,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要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对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习近平2020年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